横沥因牛墟而得名“牛镇”,牛墟因百年传承而成地方民俗。在横沥镇,有一个和横沥镇同名的横沥村也“很牛”。早在明朝末年,该村邓氏先人就开始运粮北上贸易,深谙营商之道,还曾因大义施谷赈灾获得当时的皇帝表彰。如今,该村更走出了多名本土企业家,助力村集体经济一路“狂飙”,在全镇位列前茅。
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横沥村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整合盘活低效用地,推进工改工、工改商等改造提升项目,系列项目的推进,让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2022年总经济收入8323万元 ,比2021年增加1229万元,同比增长17.3%。
发力“工改工”增强集体经济
走进横沥第一工业区,这个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厂区,建筑外墙斑驳、内部杂乱无章,部分区域已搬空并围上了警戒线。
“园区将重新进行改造提升,以适应新产业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横沥村党委书记邓玉坤介绍,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第一工业区集体厂房逐渐破旧,面临土地使用率低、产能效益差等瓶颈,难以招引新的优势企业。结合市镇相关政策,横沥村几年前就将该产区列为“工改工”重点项目,希望通过存量工业用地的升级改造,增加产业空间,提升产业发展的效能和效益,助推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
据介绍,横沥村有大小企业158家,主要分布在河畔工业区、银岗工业区和第一工业区等。其中第一工业区占地约20亩,是横沥镇较早建成的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改造提升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不久的将来,旧厂区将被改造成一座4万余平方米的“高大上”现代化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等,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700余万元。
没有空间就没有项目,没有项目也就没有发展。拓展产业空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承载。
为此,作为横沥镇发展较早、可用地少的地区,横沥村坚持聚焦产业空间拓展,瞄准低效老旧建筑问题,动员村干部联同相关部门,对全村闲置厂房存量进行摸排,建立起闲置厂房信息台账,并根据历史原因、现实状况等,形成“一企一策”“专人跟进”机制,以激发闲置厂房新活力,为招引好企业、好项目做好准备。
聚焦“镇中心”做优配套服务
“工改工”可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工改商”则是推进更新改造、优化人居环境、完善配套服务的关键所在。
横沥村处于横沥镇中心地带,且毗邻寒溪河,是镇政府和行政办事中心所在,同时临近华润和嘉荣两个大型购物商场,更有多个大型楼盘小区,属于横沥镇商贸繁荣地带。
“近年来随着几个新楼盘 小区的建成,辖区人气渐长,对商贸配套的要求也随之提升。”邓玉坤介绍,村内靠近镇中心的区域凭借区位优势,整体商业氛围、配套较好,但离镇中心稍远的新城路另一边,原本是一些工业厂房或闲置地,但随着碧桂园、雍景湾等住宅小区的落成,周边人流日渐增加,商业配套需求也随之上升。
为营造乐活、宜居、宜商的良好氛围,提升土地利用率,横沥村计划对新城路周边几栋经济效益不高的集体厂房,进行“工改商”更新,改造成一个适合各年龄段,涵盖衣食住行多元素的大型商圈,以盘活旧资产、发挥大用途,进一步满足周边居民对商贸消费的需求。
“那里原来是几栋旧厂房,大多是分租形式,租金不高也不便于管理。”邓玉坤介绍,项目“工改商”后,不仅能连带拉动周边的人群消费、提升经济效益,丰富的商圈和业态形式,也可以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有效助力提高村民收入,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新城路边的原快捷驾校训练场已实现全面硬底化,计划将改建为配套停车场,其他栋厂区的前期统筹工作预计年底完成,将重点招引饮食、亲子、商场类业态。
传承“使命感”提升营商环境
在横沥村琚元宗祠内壁上,有一幅“施谷赈灾”壁画。说的是明朝末年,邓氏先人邓司谷押运满载谷物的大船北上贸易,经华东时,正值当地灾荒,百姓苦饿难挨。邓司谷毅然决定,停船施谷赈灾。这一善举惊动朝野,皇帝为此在京城召见邓司谷,对其善举赞赏不已。
岁月变迁、初心不改。千百年来,横沥人在这片土地生生不息、传扬文明。古时邓氏先人“施谷赈灾”之举,不仅体现出横沥村人的善良淳朴,也是当地商人良好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真实写照。传承至今,横沥村人依然是一腔热情与正气。
为了高效推进第一工业区的改造提升,横沥村专门成立以党员干部为工作组的专班,专人专责跟进系列手续申报、材料收集、企业对接等工作。
“村干部很有想法和耐心,看得出真的想带动村民更好发展。”因为租期未到,在横沥村第一工业区内经营着2000余平方米五金生意的李某,刚开始并不同意提前搬迁。在村干部的多次沟通和座谈后,最终同意在9月底前搬迁,这直接加快了工业区的改造前期工作。
或许是受邓氏先人大爱无疆的经商之道影响,横沥村人不仅对创业情有独钟,村里的企业家也始终热心公益。
目前,从横沥村走出去知名企业家就有约10人,他们中有的从加工汽水做起,越做越大;有的经营酒楼餐馆,渐成一方品牌;有的专注文具用品,产品早已走出东莞走向全国各地。
其中,创办广东仙津保健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的邓志华,不仅将一瓶汽水做成了品牌并走向全国,更是热心公益事业,于2019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在政府指导支持下,在全市首创成立了第一个镇级的横沥社区发展基金,连同当地政企力量至今捐赠各类物资、款项超过300万元。
做好“小服务”营造文明乡风
横沥村民的经商之道由来已久,横沥村民的和谐善处也有口皆碑。
“今年我们提升了对大学生的奖励机制,最高可以领取5万元奖学金。”邓玉坤介绍,横沥村历来重视教育,每年都会对考上大学的本地村民给予奖励。为更好实施奖励,今年在原来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分和“加码”:考上清华北大的奖励5万元,考取国家相关重点本科院校的奖励3万元,考上普通本科线的奖励1万元。
横沥村的大学生有奖金,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也都有各种服务。其中,聚焦本村小学生,横沥村在横沥村幼儿园旧址专门成立课后托管服务点,开展课后辅托班,营造小学生“课后乐学、家长安心”的和谐氛围,妥善帮助解决“学生放学了家长却还在上班”的中间空当,让小阵地发挥大能量。
同时,依托课后托管服务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横沥村还开设青少年粘土班、书法软硬笔班、篮球班、足球班等,通过各式培育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村年轻新“活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此外,紧抓传统节日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如:红色观影、亲子阅读、育儿讲座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弘扬良好家风,实现党群共建、全民参与新局面。
“做好小服务可以推动大文明。”邓玉坤直言,横沥村通过建立健全“1+10”的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每一户、每一人都有具体党员干部负责的服务网络,让基层工作“活”起来,推动营造全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