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
是时代的记录者
是历史的见证人
他们用真情点亮光荣与梦想
以使命彰显力量和担当
他们用青春与热血诠释着
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信念
为什么苦累相伴依然无怨无悔?
因为他们对新闻事业爱得深沉
🤩🤩🤩
来了来了!
第九届东莞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
网络投票开始了
赶紧为你心目中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为奖励先进,鼓舞士气,促进东莞优秀新闻人才不断涌现,推动新闻事业繁荣发展,东莞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第九届东莞“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委认真、严格初评,从市直媒体、在莞媒体及镇街媒体单位报送的推荐者中选出了20名候选人。其中,横沥镇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日兴入围候选名单,请为横沥这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投上一票。
现通过东莞阳光网微信公众号设立投票专题,接受公众投票,投票结果将作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参考。投票时间为2023年9月4日至9月8日。每人可投票1次。
那么现在
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
认识一下这20位优秀的候选人吧!

李日兴

横沥镇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李日兴,男,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到东莞市横沥镇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坚守在新闻工作第一线,用心用情讲好横沥故事,传播横沥好声音,提升横沥良好形象。2008年—2021年任东莞市横沥报社副社长(兼任横沥报主编},2022年任横沥镇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编委。19年来,他深入横沥镇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踏遍横沥的山山水水,采写并在横沥镇媒体刊发的新闻稿件逾200万字、新闻评论逾30万字。
他采编的新闻作品有23件获东莞新闻奖,其中获东莞新闻精品奖1件、一等奖2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2件。另有3件作品获东莞人大新闻二、三等奖。同时,他积极向省、市有关报刊投稿,每年逾200篇新闻作品被省、市有关报刊和国内知名媒体新浪、搜狐、网易、学习强国、中新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转载,为宣传横沥、推介横沥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慧

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东莞新闻部副主任
王慧同志,坚持党性原则,严于律己,扎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尤其在教育垂直领域融合传播上,率领团队向高水平管理思维看齐,不断提高新媒体整合能力,不断优化融媒体传播力,持续探索党报党端区域下沉策略,如线上线下相融的创新价值、智慧价值和平台价值,在频道支撑、开放生产、创意传播以及教育垂直产品方面,都做出表率,取得不俗成绩,为持续宣传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壮大壮大新动能,提升城市综合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邓菲

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邓菲同志,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现任《平安东莞》《全市新闻联播》等栏目主播。
先后获得全国主持人大赛亚军,莞邑百姓宣讲员大赛一等奖,“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及省十佳演讲人等荣誉称号,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巡回演讲。

毕国民

东莞日报首席编辑
毕国民同志是一位从业近30年的新闻老兵。他是时政新闻采编的行家里手,多年来始终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编采稿件精益求精,达到了报社领导放心、市领导满意、读者爱读爱看的目的,体现了党报的权威;他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一直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编采市主要领导公务活动的同时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不断改革政治新闻的报道风格,使得政治新闻的风格更加多样化,他编采的新闻作品有60多篇获得国家、省、市新闻奖,有关工作还曾受到中宣部国传局会议通报表扬。

吕剑锋

东莞市长安镇文化服务中心融媒体组副组长
吕剑锋同志,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工作,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已有 20 年,一直坚守在采访一线,通过镜头记录着城市发展,他用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全力讲好长安故事、传播好长安声音,其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以及拍摄制作视频作品,荣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省、市等媒体多个奖项。
其中:《在这里遇见最美“中国红”》荣获由中宣部新闻局、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指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办的 2022 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冬赛三等奖。在今后工作中,吕剑锋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精心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媒体工作者。

刘爱琳

东莞日报社编委
刘爱琳同志,从业18年来,始终坚守采编一线工作。他忠于职守、勤勉奋进、廉洁自律,积极抓好职责工作,并在媒体日新月异不断融合的变革中勇于创新,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从业18年来,共获得全国报纸副刊奖、广东省报纸副刊奖、东莞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各类奖项近50次。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本人被抽调至组委会,赛后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个人”,并享受省劳模待遇。

李照东

东莞日报社行业新闻部主任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二十载,二十年来,始终奋战在采编一线,事无巨细,兢兢业业,生怕做得不好有损媒体行业名声;十年来,面对媒体环境日新月异,强迫自己不断学习,并将所学所得应用于部门工作,跟紧媒体融合步伐,生怕自己落后于时代;近4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团队伙伴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面向未来,愈发感到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想法期待去实现,接下来当加倍努力:不忘初心,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与时俱进,时刻鞭策自己,努力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前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在岗位上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吴燕玲

东莞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燕玲,201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同年加入东莞广播电视台,现任记者、编辑。工作以来,吴燕玲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活跃在新闻报道一线,在党的二十大、省“两会”、市党代会、市“两会”、市委全会等重要报道工作中表现出色,积极参与各类系列报道、主题报道,记录东莞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传播东莞好声音。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从事新闻媒体时间虽短,但策划、采编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作了众多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的新闻作品。采访作品多次上送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国家、省级媒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作品多次荣获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东莞新闻奖、东莞人大新闻奖、中国梦·全国脱贫攻坚影像奖、政务新媒体创新传播优秀案例等奖项,展现出东莞新生代记者勇担使命、追求上进的精神面貌。

邱发平

中堂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融媒体中心主编
2020年加入中堂,参与创办《中堂》报,担任负责人,并参与组建中堂融媒体中心,成为率先成立融媒体中心的镇街之一,推动中堂媒体融合发展迈向快车道。
扎根基层新闻宣传工作22年,经过多个岗位锻炼,践行“四力”撰写各类文章,传递党的声音,服务群众,所采写的一些社会新闻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策划可视化产品制作,将精练文字与画面融合,主导生产的不少爆款短视频被学习强国采用。在高埗镇10多年,参与创办“高埗步步高”及《高埗》报,担任总编,不断开拓创新,成为较有影响力的镇街媒体之一。

余宝珠

羊城晚报东莞记者站副站长
余宝珠同志具有丰富的新闻采编工作经验,深耕东莞采编一线十余载,见证、书写改革开放前沿地发展蜕变的同时,更以其敏锐的新闻视角聚焦改革前沿的各种痛点和难点,通过一篇篇鲜活的报道推动这座城在改革进程中向更好更优的方向迈进,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主流舆论支持。近年来,其报道直接促进了东莞在停车管理、机动车上牌、涉企服务等领域的改善,《互联互通建设跟不上 广深第二高速遇尴尬》《海内外逾百名媒热捧东莞城市名片》等报道均产生较大影响。

沈明涛

东莞广播电视台记者
沈明涛同志,2008年就职东莞广播电视台至今,现任全媒体新闻中心视频工场副总监。从业15年以来,一直从事新闻一线采编和栏目管理工作。近两年来,重点发力新闻评论和政务专题,先后撰写制作2021、2022年度全市总结大会专题片、全市人才大会专题片、党史学习教育总结片以及反腐倡廉警示片等政务类专题超过20部。同时配合全台和市委宣传部积极创新外宣工作,先后策划制作“逐梦东莞”“家在东莞”系列短视频,在广东台以及海外主流媒体频道播出,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此外,本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在关键节点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撰写电视评论,主动发声,敢于亮剑,为疫情防控、文化东莞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力鼓呼和建言献策,展现新时代媒体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张华桥

东莞日报社记者
张华桥,东莞日报资深记者。2016年进入新闻行业,主要跟进经济线、科技线的采写,服务城市发展大局,深入践行“四力”,深入企业一线,采写了多篇具有独特视角的新闻作品,多维度、多侧面呈现了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
他曾经连续多年策划采写华为开发者大会、院士峰会,以及松山湖科学城的重磅宣传报道。参与采写《“迎接党代会 迈向新征程”系列深度调研报道》等高质量的稿件。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写出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好声音,传递东莞正能量。他采写的作品获得过全国地市报新闻奖、东莞新闻奖等新闻奖项十余次。

张咏红

虎门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
融媒体中心采访小组副小组长(图右)
张咏红同志,2016年于东莞理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先后在茶山镇文广中心、虎门电视台、虎门融媒体中心就职,至今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七年。七年以来,她对新闻报道一直保持着一腔热血,全身心投入到记者、编辑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她总是有灵敏的触角跟上“新”热点,在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时代,她更是以“快”致胜,将每次采访做好实时记录并传播。
她精心策划采写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系列报道荣获2019年度东莞市广播电视节目奖电视系列报道一等奖、第十三届东莞新闻奖系列报道二等奖,并获得东莞新闻奖特别奖。此外,多年来采访、策划的新闻作品多次被上级媒体采用,并多次获得市各大新闻奖的奖项。

张锦山

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张锦山同志,播音名锦山,在新闻战线上率先垂范,具有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二十年来,始终坚持在播音岗位上勤奋工作,把一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有较强的采编、策划、制作节目的能力,能够圆满地完成各类节目的播音主持任务。多个作品先后在省、市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得荣誉;被多次评选为“东莞广播电视台十佳节目主持人”。

陈涌嘉

东莞广播电视台栏目监制
陈涌嘉同志,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首席摄像记者,《莞视频》总监。从事新闻采编18年,认真负责,敬业奉献,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获得2个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1个广东省新闻奖二等奖,6个广东省新闻奖三等奖,7个《学习强国》平台主题比赛一等奖,12个东莞市新闻奖一等奖。

郑琳东

东莞日报社创意视频部主管
一图胜千言,需要一生来修炼。郑琳东同志自2008年大学毕业进入东莞日报社工作,他在摄影记者的岗位已经工作了15年。在这15年里,共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年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广东省新闻奖三等奖3次、东莞新闻奖一等奖15次、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7次,同时也获评中国地市报十杰摄影记者、广东省十大青年摄影家、广东省年度最佳摄影记者、东莞市优秀共产党员、东莞市“战”疫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郑琳东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操守,勤勉敬业,不断提升融媒能力水平。2020底,他转岗至新成立的创意视频部,带领视频团队,倾力建设“东视频”品牌,传播东莞形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东视频”的粉丝量稳居东莞“政媒号”第一名,2021年入选“2021年度全国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创新示范项目”。

赵水平

东莞日报社记者
赵水平同志,始终保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志向与追求,努力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功讲述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好声音。
十二年来,始终奔跑在东莞文化一线,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用一篇篇有态度的文化报道、一个个有影响的宣传策划、一件件有新意的全媒体产品,彰显责任与担当,屡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副刊好作品奖、广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东莞新闻奖等奖项,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梁锦弟

南方都市报社东莞新闻部内容总监
入职南方报业12年,践行媒体人“四力”奋力前行。作为湾区政经报道专家型记者的领头羊,牵头完成多组融媒体策划。如二十大专题策划《奋进新征程 东莞勇争先》、战疫报道《东莞从未熄火,坚持就是胜利》、党代会报道《中国最新双万之城!如何炼成?》,是严肃而又不失鲜活的传播典范。拥抱变化,扩大“业务线”,担任视频栏目主理人,打造《湾区会客厅》栏目,对话湾X政经界人物,成为区域高质感视频栏目:担任深调研项目负责人,牵头调研东莞镇街经济发展新动力,撰写如《东莞大朗毛织再出发,向潮流时尚华丽转身》,成为地方主官参考读物。

韩晓初

大朗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
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晓初同志,从业二十年来,他从事过电视新闻摄像、文字、编辑和新媒体运营编辑等方面的工作。二十年来,在不同岗位的磨练,让他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业务能力的新闻工作者。二十年磨砺,造就成绩满满,他的新闻作品先后获得东莞新闻奖、东莞市广播电视节目奖、东莞市人大好新闻等奖项 20多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同时,在2018 年市网信办和网络文化协会举办的东莞好网民评选中获评“东莞好网民”称号,也在南方传媒集团南方号的年度评选中获评为南方号“十佳编辑”和“最佳运营者”。

谢瑞玲

东莞广播电视台记者
谢瑞玲同志,现为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网络组责任编辑。多年来,该同志深耕采编一线,先后参与了省市两会、党代会、文化强市等重大主题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该同志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业务能力,发挥岗位作用,借助网络新闻实时互动的特点,通过知东莞、东莞阳光网等平台及时推送各类信息,让市民第一时间了解东莞,乃至省内、国内发生的新闻,为本地市民以及国内外网友打开了解东莞的窗口,积极做好宣传东莞城市形象、推动东莞舆论建设。
小妹再次提醒大家:
投票时间为
9月4日至9月8日,共4天
每人可投票一次!
当然了,大家千万不要犹豫
一次可以多选择几名候选人哦~
▼
点击二维码拉到最下方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