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酱人”丨两代酱油郎,一酿四十年
横沥融媒体 2023-04-27 11:33:53

穿着围裙的师傅们在厂区里忙碌,色泽红润的甜面豉酱等待装罐,一排排酱油池在阳光的“沐浴”下进行着天然的“光合作用”……位于横沥镇田饶步村的东莞市广和酱油有限公司厂区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酱香味。

从遍布菌曲的黄绿色到诱人可口的红褐色,从曲房发酵到“日晒夜露”,从手动翻转晒匀到酱坯逐渐成熟……这是一颗大豆到一滴酱油的蜕变过程,也是老板黄广荏为之奉献的一生。四十多年的手艺、三百六十五天的“浸染”,黄广荏与他的儿子们自始至终将味道延续。

四十多年的不懈守候

四十多年,守候着一颗黄豆的蜕变;一滴酱油,将美味带入千家万户。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南粤大地,黄广荏看准了时机,随着打拼人潮来到香港。在港的日子,黄广荏接触到古法酿造酱油的手艺,从此他一头扎进了酱油缸里,开始了与“酱”打交道的一生。

“做一件事情久了便产生了感情,每天在酱油池旁逛逛都成了一种习惯。”黄广荏坦言,干了大半辈子,不想放下这门传统手艺,于是他毅然回到家乡开了一家酱油厂。

21世纪初,东莞市广和酱油有限公司的前身——“广和酱园”在横沥镇田饶步村成立。自从开了酱油厂,原本打算回家乡颐养天年的黄广荏再次忙碌起来,他更像充满精力的年轻小伙一样,全身心投入研究古法酿造酱油的手艺当中。

选料、煮豆、摊凉、拌料、发酵、翻晒、调配、杀菌等繁琐复杂且耗费大量人力的工序,从一粒大豆到一滴酱油的全部过程,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黄广荏都不敢有任何懈怠,他都亲力亲为把关,耐心细致深究。

“没有一天可以歇息,没有一刻停下来的,一批酱油酿好了,下一批也在生晒中,还要准备新的大豆开始发酵。”黄广荏表示,古法酿造酱油永远停不下来。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效制作酱油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是黄广荏仍然坚持着传统手工制作的方法,他认为只有古法酿造才能保证最好的味道。

为了能做出传统古法的酱油,黄广荏一丝不苟地从原料和辅料抓起,原料采用优质的东北大豆,面粉、盐、白砂糖等辅料都是精挑细选下的优品。正是有了这份坚持与心细,广和出品的酱油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征服群众挑剔的舌尖

180天的“酱心”之作

“这池是2个月前晒的。另外这池酱已经晒了半年多,油亮色和浓度已经出来,可以准备调配杀菌了。”黄广荏一边介绍,一边打开透明池盖,一股浓郁可人的豆瓣酱便扑面而来,使人瞬间饥肠辘辘。

在阳光下,深棕色的豆瓣酱闪着油光,年近七旬的黄广荏手握长木棒上下翻转着池里的豆瓣酱。他告诉记者,广和酱油用的是纯手工的古法酿造,在生晒过程中,一靠太阳,二靠手工。

“一滴鲜香,一年深酿”,好的酱油需要充分地“日晒夜露”。白天,温暖的太阳照耀在满是霉菌的大豆上,池内的微生物迅速发酵;夜里,白天的热气渐渐散去,豆瓣酱在露水的滋润下开始浓缩,粒粒饱满的大豆就在日出日落中静静发酵,进行神奇地转化,一点一滴都源于时间的沉淀,是人们利用大自然规律而巧妙形成的产物。

与此同时,黄广荏也不能歇息,他还有另外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翻晒与等待。每天,黄广荏与酿造酱油的师傅们穿梭在一列列酱油池中间,他们需要定时去翻转酱油池里的豆瓣酱,让每一颗豆粒都能接受到太阳的照射。

“好的酱油需要晒足180天以上,但是晒的时间太长也不行。”因此这一工序十分考验师傅的经验和耐心。师傅通过对酱油“日晒夜露”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香气、成色、浓缩程度的判断,来确定酱油是否已经成熟,这些判断都需要经过日积夜累的经验与感觉而成,才能保证酱香独特的传统味道,更是一颗“酱”心的体现。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暴晒了一天的酱油池里发生着鲜为人知的变化,曲房里的大豆慢慢被霉菌所包围,粒粒分明的甜面豉酱也已装罐,香辣开胃的辣椒酱即将成为黄广荏一家下饭的佐料……

保证每滴酱油皆良心

说起“酱”,香阿姨自有独特情怀。

白切鸡、白灼虾、白灼菜心等原汁原味的食物,只有酱油才能吊出食物本身的鲜味,这其中,古法酿造的酱油最为醇香。因此,香阿姨习惯于来广和酱油厂购买酱料,回家后滴几滴酱油到饭菜里,一顿家常便饭足以治愈在外疲惫的灵魂。

而在我们的记忆里,是否还记得这些家乡的味道:酱油拌饭、酱油捞面、甜面豉酱蒸肥猪肉、甜醋猪手……

这几年,酱油厂经营出现一些困难,由于古法酿造时间漫长,与现代化机器大批量供应是不能比的,而且老师傅也越来越少了。为摆脱困境,如今酱料主要销往内地和香港的熟客,同时也开放给附近的村民自由购买。

由于父亲对酱料的热爱,黄少鹏和黄少华兄弟俩从小就“泡”在酱油池长大,慢慢地对酱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从学徒当起,一步一步磨炼。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黄氏兄弟从父亲手中接棒。哥哥黄少鹏主内,对味道的把控、酱料的制作、产品的开发了如指掌;弟弟黄少华主外,外出经营销售、策划宣传产品。两兄弟默契配合,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育,保证每一滴酱油都是良心酿造,将美味带入千家万户。

历经了辗转迁移、现代工艺逐步取代传统工艺的广和酱油,在二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后,依然坚持到现在,执着地传承着古法酿造。“希望将这个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将父亲的心血发扬光大。”黄少鹏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广和酱油努力创新,酿造出既保持传统风味,又适应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蒜蓉豆豉酱、添丁甜醋等品种。由于精制作、口感好、品相佳,深得广大客户青睐。“只要坚守‘酱心’,精工品质,广和酱油这张金字招牌必将再次熠熠生辉。”黄广荏满脸自信。

文字:黄晓妍 图片:黄柏容 编辑:袁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