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兴学|横沥助力孩子多元化最大化发展与成长
南方都市报 2023-05-31 12:37:10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直以来,横沥镇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助力每一个孩子多元化最大化发展与成长。

打造特色教育项目,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生活即教育”。近年来,东莞市横沥镇通过打造特色教育项目,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横沥镇中心小学和横沥镇第二小学就是典范。其中,横沥镇中心小学立足“乒乓”特色,创新体教融合;而横沥镇第二小学则用劳动教育创新育人,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横沥镇第二小学“花果园”劳动教育基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横沥镇中心小学:

立足“乒乓”特色 创新体教融合

近年来,横沥镇中心小学依托“立本教育”体系建设,跻身于东莞市品牌学校系列。所谓“立本教育”,是以教育的本质规律为根本,在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横沥镇中心小学校长黄汝辉称,该校的“立本教育”通过立德、立智、立艺三个层面来实现,立为人之本、立求学之本、立才艺之本,培养学生与自然、社会协同和谐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近几年来,横沥镇中心小学围绕“立德、立智、立艺”为立本教育发展的三大路径,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一颗美善的心灵、一身雅正的言行、一个灵活的思维、一种处事的能力、一副健康的体魄、一项突出的才艺。”

其中,学校的乒乓球特色颇为引人注目。作为学校传统项目之一的乒乓球训练,自1998年开始集训以来,已持续二十多年的辉煌。队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比赛,成绩突出,获全国儿童组、小学组冠军有8人次,获得省市奖项共200多项;学校共为省队、省体校输送9名运动员,目前在省乒乓球集训队1人,省体校集训队2人。

正是依托于“立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路走来,横沥镇中心小学获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特色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示范性学校”“全国乒乓球训练基地”“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横沥镇中心小学立足“乒乓”特色,创新体教融合。

横沥镇第二小学:

用劳动教育创新育人

浇水、除草、施肥…在学生们的精心呵护下,园子里长满了茄子、辣椒、小番茄、冬瓜等多种蔬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横沥镇第二小学“花果园”劳动教育基地的成果。

近年来,横沥镇第二小学积极推进“五育并举 星级评价”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学生评价不再是一纸成绩单来展示,而是通过多元评价体系,科学、专业、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其中,横沥镇第二小学的劳动教育尤为突出。2022年9月,横沥镇第二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落成使用,取名“花果园”。该基地占地2000平米以上,两边种花,后面种果树,中间基地种菜,占地820平方米,颇具田园气息。一方菜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横沥镇第二小学“花果园”劳动教育基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横沥镇第二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成为东莞市首批劳动实验基地。随着基地的成立并启用,该校加强了劳动教育评价,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2023年3月,横沥镇第二小学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此外,横沥镇第二小学的武术是体育特色项目。随着武术队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校不仅成为东莞市武术特色网点学校,还是横沥镇的武术训练基地。学生曾参加东莞市大湾区武术公开赛,共获得31金6银1铜;参加广东省武术套路(传统项目)锦标赛,获得7金11银。

 

助力每一个孩子最大化成长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据了解,去年,东莞横沥镇财政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缓解公办学位紧张的现状;同时加大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力度,全年学位补贴3600多万元。今年,横沥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横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其中,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和东莞市横沥中学将通过“五育融合、全面育人”,助力每一个孩子最大化的成长。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通过实践育人,以重大的“节庆”为主题,设计系列“实践作业”。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

从教育机构走向服务机构

在晨诵中习诵雅言、在午练中写方正字做方正人、在暮韵中沐浴艺术之光……这是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缩影”。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是一所新锐学校,是东莞市千日攻坚行动第一所建成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于2019年9月2日正式开学。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学校规模已发展为7个年级2108名学生,教师131人,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28.9岁,硕士率达35%。目前,学校学位“一位难求”。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校长袁怀敏表示,学校坚持“办大教无痕优质学校,育大爱有为时代少年”的办学目标,努力践行“大教无痕,大爱有为”的办学理念,积极贯彻“有为输出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浸润艺术殿堂、沐浴文采风流、蕴藉人文情怀、锻炼必备品格。

目前,学校初步创建了富有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体现在课程、活动、德育和教师专业成长四个方面。其中,在活动方面,通过实践育人,以重大的“节庆”为主题,设计系列“实践作业”,从文化传承、道德情操、学科知识、责任担当四个方面来培养塑造学生。

袁怀敏透露,未来,学校将与时俱进,凸显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思维。此外,在“双新”和“双减”的背景下,学校正从“智育为主他育为辅”走向“五育融合、全面育人”,从关注部分生命生活到关注全部生命生活,从知识能力导向到素养导向,学校也正从教育机构走向服务机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助力每一个孩子最大化的成长。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举行“科技体育艺术周”活动。

东莞市横沥中学:

建立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东莞市横沥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镇属公办初中,现有初中教学班51个、学生2497人。学校立足学生生命个体主体性和发展性,确立“自达教育”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具有竞争力、有中华文化底色的“自主自信自强、达智达仁达勇”时代新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导和服务。学生要自主个性化成长,教师要因材施教适性教育。”东莞市横沥中学校长林祖浮称,学校围绕“自达教育”,积极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学校建设了多元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权、选择权,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现有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125个,校本课程53项,开设“团体厨艺”、“校企研习”、“绿植养护”、“多彩菜地”等劳动课程,切实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东莞市横沥中学开设多个劳动课程,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林祖浮表示,未来学校将多方发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组织实施因材施教和培优挖潜工作;变革学校空间布局和改善设施设备,打破传统边界限制,由封闭式变成开放式,赋能自主学习和创造创新。

此外,发展“教育+互联网”学校,提升学校信息化智能化终端设备和软件管理水平,研究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利用优质数字资源平台,打造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数字校园,等等。

 

编辑:马继涛